海通國際發布研究報告稱,2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等八部門發布了《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根據《通知》給出的試點城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參考目標,該行預計到2025年新增新能源車數量為204萬輛,以30-40萬元均價測算,將帶來6120億元-8160億元的新增市場規模。同時,公共領域車輛的電動化將加快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增速,帶動產業配套的充電樁、換電站等上下游增長升級。
(相關資料圖)
事件:2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等八部門發布了《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本次試點的實施周期從2023年至2025年,包括公務用車、城市公交車、環衛車、出租車、郵政快遞車、城市物流配送車、機場用車七個領域。
海通國際主要觀點如下:
近萬億市場拉動新能源商用汽車消費,推動公共領域全面電動化。
《通知》提出在三類共36個試點區域推廣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根據《通知》給出的試點城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參考目標,該行預計到2025年新增新能源車數量為204萬輛,該行以30-40萬元均價測算,將帶來6120億元-8160億元的新增市場規模。工信部裝備一司副司長郭守剛表示這將進一步帶動和擴大我國新能源(600617)汽車消費,促進汽車產業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
目前我國新能源商用車整體滲透率不足9%,新能源貨車僅為7%左右,本次試點目標之一要大幅提高車輛電動化水平,顯著提高試點領域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力爭城市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城市物流配送領域達到80%。根據《通知》給出的公共領域車輛折算關系,大噸位、純電動商用車型(客車、貨運等專用車輛)折算比例顯著高于乘用車(公務、出租等),此次電動化試點有望為新能源商用車市場帶來巨大增量。同時,公共領域車輛的電動化將加快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增速,帶動產業配套的充電樁、換電站等上下游增長升級。
加快補齊充換電基礎設施短板,有力保障補能體系。
《通知》提出要建成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換電基礎設施體系,新增公共充電樁(標準樁)與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標準車)比例達到1:1的目標,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車位占比不低于小型車位的10%的目標要求。據此,該行估算中國新能源車充電樁2023-2025年的新增市場規模約為711億元。新能源汽車產業當前已進入規?;焖侔l展的新階段,隨著疫情的有效緩解、新能源汽車技術提高,電動汽車的使用強度、使用范圍都將得到很大的提升。根據中汽協數據,截止2022年12月,車樁比為2.5:1,目前的城市中心區域公共充電樁平均利用時間僅為12.4%,隨著電動車行業的不斷發展,完善公共充電網絡等一系列配套設施的需求將不斷增加。
該行認為,當前我國公共充電設施面臨總量不足、布局不均、部分老舊充電設施故障率高、功率較低等問題,無法匹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需求,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對于全產業鏈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公共領域車輛為載體,探索新模式新技術創新應用。
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將成為下一代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的新賽道,公共領域車輛應用場景相對固定,一般為政府投資、單位所有,是探索創新應用的良好載體,有利于推進基礎配套設施的整體完善?!锻ㄖ分赋鲆⒔∪悄芙煌ㄏ到y、綠色能源供給系統、新型信息通信網絡體系,有效擴大智能有序充電、大功率充電、快速換點等新技術應用。在促進新技術創新應用方面,首要任務是加快新型充換電技術、光儲充放一體化試點應用,探索新能源汽車參與電力現貨市場的實施路徑。
該行認為,光儲充放一體化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可以有效解決高壓快充導致的電網負荷不足問題,加速高壓快充的落地,進一步提高公共充電網絡使用率,有望在供電清除制約行業發展的障礙,真正解決新能源汽車補能問題,實現發電、供電與用電的靈活配置和有機結合。隨著相關領域產業鏈條進一步補強,有望催生適合“三化”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加快布局決定產業競爭新賽道的先進技術模式。
風險提示:新能源汽車銷量不及預期;新型充換電、光儲充放一體化等技術發展不及預期等。